“村超”是乐子,更是路子_世界今头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见习舆情分析师 杜捷宜
近日,贵州榕江县举办的“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正式开赛,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由20支当地群众组成的球队参加,近5万名观众到场观看,全网浏览量超20亿次,央视“名嘴”现场解说,中场休息时舞者与现场观众手拉手跳起民族风情舞蹈更是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其火热的现场氛围和“接地气”的赛事风格,被网友民们称为“村超”。继“村BA”之后,“村超”再次火爆出圈,点燃群众的运动热情。“村超”看似以“土”出圈,实则反映出一脉相承的乡土气息与民俗特色,本质上是源于人们对文化的传承和热爱。这不仅仅是一场全民参与的体育赛事,更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缩影,其对于乡村振兴的意义和影响颇为深远。
走出去:带动民族文化走向大众视野
过去,受地理位置、道路交通、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贵州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相对较为闭塞,未能被大众广泛知晓和欣赏。如今,伴随着“村BA”“村超”的相继走红,当地民族文化再次焕发生机与活力,从县域迈向全国,走入大众视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火种,农民群众也有自己的文体特长和爱好。贵州榕江县是苗、侗、水、瑶等16个民族聚集地,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民族节日、民俗活动纷繁众多。唱侗歌、吹芦笙、跳苗舞……在每场“村超”球赛的球队入场仪式、中场休息以及比赛间隙,都有当地群众上演的民族民俗风情秀、风物秀和自我展示秀。“村超”不仅为当地民族文化传播提供了空间,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有力推动了文化振兴。贵州省委党校副教授魏志龙认为,“村BA”“村超”“村歌”接二连三地出圈,彰显了贵州特色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超级流量背后展现着贵州“超”文化的时代活力,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更是突显了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的文化自信。
助振兴:打造县域“体育+”产业链
“村超”的火爆不是偶然,2020年榕江县作为全国最后一批脱贫摘帽的县,开始谋划接续乡村振兴。该县作为全国首批县域足球典型县之一,拥有标准足球场14块、注册球队35支,球员上千人。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榕江县因地制宜地开展“村超”赛事,形成跨区域的体育中心,带动县域经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起“体育+”产业链。据了解,“村超”开赛以来,榕江县累计接待游客4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1.3亿元;农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额达2048万元,8家非遗工坊经济效益达100多万元。榕江县委副书记、县长徐勃表示,以“村超”为平台,将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注入“体育+旅游”中,既展现了榕江县特色民族文化的魅力风采和十足活力,又推动了榕江县文旅产业化发展,实现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树品牌:“村+”类IP打开乡村“超链接”
从“村BA”到如今的“村超”,“村”字号赛事宛如扎根在田野之中的乡村嘉年华,凭借“原汁原味”的乡土风格引发群众的广泛共鸣,满足脱贫后农民对新文化生活的美好期待。“村+”类IP作为一种新兴的乡村文化现象,正在全国各地的农村中不断涌现出来。打造“村+”类IP,亟需挖掘IP内涵,不断延伸它的“附加值”,令其真正作用于乡村振兴。在内容选择上,需要摒弃同质化倾向,发掘培育乡村自身特色,寻求“长板”突破,打造消费新场景、旅游新业态、产业新模式;在发展模式上,需要盘活当地文化资源,以线上推介、线下宣传等方式,将地方风情创造性地转化为产业发展成果;在组织形式上,需要广泛联系农民群众,动员他们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文化,守正创新,将全民性活动与民俗特色相融合,发挥“村+”类IP辐射效应。正如央视新闻评论所言,“村+”类IP的背后串起的是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的是乡村振兴这盘大棋的走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