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闷热天气 谨防“情绪中暑”
(资料图)
随着全国各地天气持续高温闷热,许多人出现了心烦气躁、郁闷、易怒等情绪中暑的隐性表现。对此,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主任医师徐昭媛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提醒,连续高温闷热天气要注意自我心理调节,谨防出现情绪中暑。
为什么会出现情绪中暑?
徐昭媛介绍,情绪中暑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当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日照超过12小时,连续高温闷热天气,会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同时,夏季人体排汗增多,体内电解质代谢容易出现异常;加之易睡眠不足,食欲降低使正常的代谢失调,从而影响大脑神经活动,极易引发心理波动,出现情绪异常。
情绪中暑有哪些症状?
徐昭媛表示,情绪中暑的主要症状是心情烦躁、易动肝火、好发脾气、思维紊乱、行为异常、对事物缺少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健忘等,不少人常因一些小事而大动肝火;还有人可能会出现自我强迫行为。严重一点的情绪中暑容易发生在高温作业者身上,当一个人长期高温作业时,可能在情绪上会产生一种绝望感。
如何预防情绪中暑?
徐昭媛建议,一是从生理角度“降温”,注意清淡饮食,营养均衡,可适量食用一些凉性的食材,如冬瓜、苦瓜、绿豆、莲子等,不要贪凉,空调温度调到26摄氏度为宜。
二是要从心理角度“降温”,保证睡眠,不要熬夜,可以听听舒缓的音乐调节情绪。
“如果通过自我调节的方式仍然不能有效缓解不良情绪,就需要及时就诊医学心理科,通过专业医生的指导来帮助自己。” 徐昭媛提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