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点菜,堪比地下接头

2023-08-20 21:16:19 来源:食戟社

本文转自:极物

极物君语:


(相关资料图)

起菜名,中国人是专业的。

谁的童年没有被一段魔性贯口洗脑呢?

“有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猪、卤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儿,什锦苏盘儿、熏鸡白肚儿、清蒸八宝猪、江米酿鸭子……”

中华厨艺博大精深,这一口气不喘的报菜名都没把美食介绍完全。

但你细看,这些菜名大多“所见即所得”,吃的啥你心里头门清儿。不像其他一些菜名,你就是将它瞅出个洞来,也猜不出到底对应的是什么菜。

*猜猜这俩是什么菜(图|网络 ©)

特别是当你去外地旅游,走进一家餐馆,拿起桌上菜单。

看见 “青龙卧雪”“蚂蚁上树”“大救驾”“薄撑” ,那真是一头雾水。

望着 “粉耗子”“蛋清羊尾”“棺材板” 瑟瑟发抖。

听见邻桌点单讲 “细蓉加底”“米线盖帽” 如加密对话,回过头来随便点了 “牛欢喜”“啫生肠”“土笋冻”“豆丹” 后搜索,才知道美食届的“黑话”真是深不见底。

今天就和极物君一起了解那些不同寻常中国菜名,争取下次点菜直接占领认知高地。

图|图虫创意 ©

现如今你去哪里寻觅小吃,大抵都得配一个美食传闻才算完整。

要么就是智慧的诸葛亮发明,要么就是爱美的慈禧给御厨出的难题,偶尔能遇上朱元璋打怪初期要饭的偶遇,不过最常见的还要数——

下江南必迷路,迷路必有美食的乾隆。

图|网络 ©

不得不说,如果乾隆穿越到现在,高低能凭借随意溜达的爱好,捞一个 citywalk之王 的称号。

这不,眼下乾隆又又又一次下江南了。

刚巧走到镇江,他觉得口干舌燥,不远处恰好有一农庄。农家贫寒少肉,只能端来菠菜豆腐款待。豆腐切片两边油煎到金黄,菠菜叶绿根红,看得乾隆颇有食欲,急忙问起菜名。农家也是个文化人,并不直说,而是回答到 “金镶白玉板,红嘴绿鹦哥”。 乾隆听到觉得十分有趣,龙颜大悦,临走时直接将自己的折扇相赠,一时传为美谈。

图|网络 ©

这个传闻现在看来漏洞颇多,但这个名字你细细咂摸,确实有几分趣味。

难怪 《还珠格格》 在拍摄时也将它改编加入,起名的人变成了紫薇,倒是比农家更有说服力。

图|网络 ©

同样是皇帝,另一位永历帝就没这种云淡风轻的好心情了。

时间倒回到明末清初,吴三桂率清军攻入昆明,传说当时永历帝逃到腾冲,已是夜幕沉沉。一行人又累又饿,到一农家投宿。落难的皇帝也是爷,农家只能将剩余最好的食物——饵块、火腿、鸡蛋、青菜都拿出炒。火腿之鲜,鸡蛋之香,饵块之糯,加上青菜解腻,让永历帝直呼真香——“这炒饵块救了朕的大驾”。

于是 “大救驾” 的名字也就传了出来。后来随着食材演变,炒饵块、炒饵丝都以此为名,这道菜未必能救得了皇帝,不过对于一个饥肠辘辘的旅行者来说,哪怕是救驾来迟,也实在鲜香扑鼻。

图|网络 ©

如果没有传闻配套,怎么让食客在菜单上“一见钟情”呢?

文艺派表示这还不是小菜一碟。

从意象到修辞,只要你有充足的想象力,再小的舞台也有你的用武之地。毕竟,高手从不抱怨环境,他们只创造机会。

文艺派菜名,专注为普通菜镀金,即使你是萝卜开会,也能得名群英荟萃。

图|网络©

青菜豆腐汤,就叫它 珍珠翡翠白玉汤 。荷兰豆藕片炒木耳,就叫它 荷塘月色 。

蓑衣黄瓜撒白糖,是 青龙卧雪 。西红柿切片拌白糖,是 雪落火焰山 。

图|网络 ©

毛血旺可以叫 血色浪漫 ,当归面筋汤得名 半月沉江 。

柴鱼片涮锅是 蝴蝶过海 ,白萝卜干贝与上海青用高汤浸了,便是 玲珑玉心 。

怎么说,没点文学修养,很容易在端菜上桌时忍不住望着钱包惆怅。

图|图虫创意 ©

象形派,则深知“寓形于名”的道理。

在品类丰富的粤式早茶里,除了虾饺、金钱肚值得一试,还有一种叫 薄撑 的食物也独有一番风味。

图|网络 ©

薄撑,以糯米粉做皮,裹上馅料煎制而成,形状类似卷饼,上桌时会切成小段。因为制作时会用锅铲不停拍打使其变薄,表皮“撑”开而得名。

口味有甜咸两种 ——甜馅儿一般为芝麻、白糖、花生、椰蓉,口感酥甜油润,回味无穷。

咸馅儿则看自家喜好,有的加腊肉虾米,有的放豆角瘦肉,也有用胡萝卜猪肉搭配的。有些地方也会采鼠曲草 (田艾) 做成艾叶薄撑。在传统习俗里,每逢正月十九,就要吃薄撑。 用糯米献给女娲娘娘“补天基”,寓意风调雨顺。 后来它就慢慢演化成了点心的一种。

图|网络 ©

和广东临近的香港,也有自己的一套“摩斯密码”——

早晨餐蛋治烘底飞边 (三明治切去吐司边) ,下午三点三,来一杯COT (冻柠茶cold-0-tea) ,清爽解暑。

图|广东话资料馆 ©

落班点一碗 “细蓉” ,汤鲜味美。

在港粤一带,用碱水和面,用竹升压制的面就是竹升面,有人也叫它云吞面、芙蓉面,后来取了“蓉”字作为简称。“细”相当于规格的一种, 4粒云吞为细蓉,6粒是中蓉,8粒是大蓉 ,面也会随着云吞增加而增加,以此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用大地鱼、猪骨、虾干熬制的高汤能“逼”出鲜味,薄馅儿的云吞和外地馄饨味道多有不同,大粒的虾仁云吞香气四溢,清透的汤汁上点点韭黄飘摇,比芙蓉花开更美。

图|网络 ©

象形派显然不满足于此,他们还会延展舞台——

在云南米线上加浇头,叫 盖帽 ;在苏州吃面鱼肉双浇是 “红二鲜” ;在兰州吃牛肉面要细面叫 “毛细”“二细”“三细” 。在长沙想恰一份油稍多不要汤的面,叫 “带迅干” ,要是想一半馄饨一半面,要说 “龙虎斗” 。

图|网络 ©

不过随着菜名的深入,事情就变得奇怪了起来。

将细碎的肉末与粉丝同炒,得名 蚂蚁上树 ;用鸡蛋清打发塞入豆沙炸成团子状,得名 蛋清羊尾 ,和雪衣豆沙差不多。

豆角皮蛋炒肉丁叫 “苍蝇头”, “露馅的酥饼”叫 “蛤蟆吐蜜”。 面包掏空炸成酥盒,装入虾仁鸡肝等食材叫 “棺材板” 。加入香豆粉、花椒粉做成的饼,因为要反复浇菜籽油把饼烫熟入味,所以叫 “狗浇尿” ……最离谱的是 粉耗子 ,据说是因为耗子行动迅速,呲溜一下就没了和土豆粉口感类似,所以就有了这样的别名。

图|网络 ©

不过以上尚属于新手保护范围,你可能会点错,但总归是寻常菜。

有些则不走寻常路,不参与勇者挑战和好奇者联盟的人最好搜索后再品尝。

比如福建 土笋冻 、广东 牛欢喜 、江苏 豆丹 ,毕竟老婆饼里虽然没老婆,但它终归是饼,而这三样,只能说中国人以形取名,是很有智慧的。

图|网络 ©

“焗、啫、碌、灼、炆” ,广东人对于美食钻研颇深。

其中啫啫煲最有形声派的姿态。

这里的啫,不读zhe,而读jue, 通过将食材放入烧热的砂煲里快速炒制,锁住鲜味,加入葱姜蒜和酱汁米酒爆香,揭开盖时,还能听见“滋滋”“啫啫”声,很难不食欲大增。色香味声一体,是老广对美食的进一步升级。

图|网络 ©

除了菜的烹饪声,菜名的发音在这里也广受关注,好寓意必不可少。

丝瓜要叫 “胜瓜” ,猪肝要叫 “猪润” ,猪胰脏叫 “猪横利” ,猪杂粥叫 “及第粥”, 总之吉利为上。

图|网络 ©

同属取名奇才的四川人,则在菜名上掌握了国宝的“卖萌”诀窍。

吃肉叫 “吃嘎嘎” ,吃鱼说 “鱼摆摆” ,吃饭是 “吃莽莽”, 就连水果都 有桑per (桑葚) ,葡ter (葡萄) 和enter (樱桃) ……

初来乍到,不懂暗号,至少知道海椒就是辣椒的意思,以免辣到起跳。

图|图虫创意 ©

汪曾祺曾说 “不热爱美食的人生,是有缺憾的” 。

在探索中国美食的旅途中,你还遇见过哪些有意思的菜名呢?收到请回答,over。

图|图虫创意 ©

关键词:

Copyright ©  2015-2022 今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4   联系邮箱:435 226 40@qq.com